黔东南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三穗县探索建立乡村“垃圾银行”,扩展“分类收存、灵活兑换、转运生息”三项业务,开启农村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分类处理新模式,推动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格局。
垃圾分类收存。通过聘请村级卫生员、整合村级小卖部等形式,利用村级闲置办公楼等设置“垃圾银行”营业窗口,重点对废纸、废铁、塑料瓶、废旧电器等可回收垃圾,菜叶、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以及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收存。设置“垃圾回收”热线,开展群众垃圾分类指导,对大件、大量垃圾采取上门回收服务,大幅提升了垃圾分类收处效率,更加便于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转运。今年以来,全县在木良等15个村(社)开设“垃圾银行”试点15家,覆盖群众3260余户,带动就业24人。
积分灵活兑换。根据垃圾回收市场实际合理制定《“垃圾银行”积分兑换办法》,采取“一户一折”的方式统一制定发放“垃圾回收积分存折”,按照“1元=1积分”等标准量化村民送存垃圾积分并计入村民“存折”。利用社会资助、财政适度补贴、村集体收入等资金作为“垃圾银行”的“基金管理池”,推出“垃圾换积分—积分换商品(现金)”等灵活兑换服务,实现“垃圾变现”,极大地提升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今年以来,15个“垃圾银行”试点累计回收各类垃圾10余吨,折价兑换商品及现金约40余万元。
集中转运生息。与废品回收站、环保等部门签订垃圾收购处置协议,建立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机制。对可回收垃圾定期运至废品回收站按市场价格销售,实现“资金回笼”并适当赚取差价用于“银行”运转;对厨余垃圾直接回田回土或运送养殖场变成肥料、饲料;有毒有害垃圾则交由生态环保部门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置,构建了农村垃圾“分类—收存—兑换—转运—发展”的良性循环治理格局。初步统计,自“垃圾银行”试点实施以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收集50%以上,资源化利用达60%以上,有毒、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