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建成投运。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核能开发科研资助项目,由位于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所属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建设,日处理抗生素菌渣100至120吨,处理后的菌渣可制成肥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项目局部
据介绍,我国每年产生抗生素菌渣近千万吨,菌渣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会诱导生成抗性基因,引起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我国《危险废物名录》明确将抗生素菌渣列为危险废物。因此,抗生素菌渣的安全处置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制药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大学核研院”)、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菌渣工程技术中心”),2018年7月在新疆伊宁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宁生物”)启动建设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1台电子加速器,通过高能电子束的直接辐射作用,不仅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杀灭耐药菌、消除抗性基因污染,还能保留菌渣中的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物质。处理后的菌渣经过环境风险评估后可制成肥料,用于工业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定向种植。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院长王建龙表示,当前国内处理抗生素菌渣普遍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不仅处理费用高昂、占用土地资源,且易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经济、适用面广、不产生二次污染物等特点,为抗生素菌渣处理提供了一种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全新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阿布力克木·努兰别克表示,该项目建成投运,不仅为我国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树立了标杆,更为伊犁乃至全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硬核”技术保障。
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表示,自2008年以来,中广核已在新疆累计投资近110亿元。同时,中广核选派精兵强将积极开展对口援疆,用心用力用情助力全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贡献央企力量。(蒋佳元 蔡鹏飞 许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