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雪妈妈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遇到孩子“偷钱”这件事,通常父母都会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教育或者打骂孩子,希望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孩子成长伤害非常大,有的孩子改掉了坏习惯,但是伤到了自尊心,也有的孩子适得其反,更隐蔽地去偷钱。
其实解决孩子“偷钱”这个坏毛病,指责打骂都不是最好的办法,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既可以避免伤害孩子自尊心,也能改掉孩子坏毛病。
孩子“偷拿”100块钱,这位爸爸教“科书式”处理方法绝了!
小辉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之前上幼儿园,要什么东西都是父母掏钱买,所以小辉身上几乎没有什么零花钱。
学校距离家比较近,一天三餐都在家里,平时文具、零食也都是家里面买,不像其他小伙伴,放学了还能凑到小卖铺门口,买一些零食或者流行的小玩具。
学校同学也是一个小集体,平时孩子们不仅凑在一起玩,也多少会分享炫耀自己的新文具,或者新玩具,例如小玩具车、或者小陀螺等等。
每次看到同学围在小卖铺门口,小辉就特别的羡慕,为了融入到小集体当中,小辉开始铤而走险,偷偷从家里面拿钱。第一次趁着爸妈不注意,从抽屉里拿了十块钱,第二天转身和大家一起围到小卖铺买烤肠,买玩具。
被认同的感觉,让小辉对钱的欲望越来越大,10块钱很快就花完,于是小辉开始第二次、第三次从家里“偷钱”,金额也从10块到20块,再到50块钱。
很快小辉的父母发现了端倪,家里最近没来什么人,两个人也没从抽屉里拿钱,怎么钱突然少了,互相对视一眼,心里面大概了解到是怎么回事了!
随后小辉妈妈就有些生气,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孩子,突然学会了偷钱,可小辉爸爸却安抚住了妻子,表示这件事情他来处理。
晚饭的时候,爸爸旁敲侧击说了一句“老婆,你有没有发现,抽屉里的钱少了50块钱…..家里是不是进了小偷啊!”
小辉听到爸爸的话,害怕地低下了头,饭都吃不香了,但也没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等到吃完饭,爸爸和妈妈去厨房洗碗,小辉偷偷把刚拿的钱放了回去。
对此爸爸没有声张,反而是在第二天早饭的时候表示:“昨天是我算错了,家里面钱没有少,老糊涂了!”
听到爸爸的话,小辉悬着的心才稳定下来,从那以后,小辉再也没有偷过钱,同时小辉爸妈也开始固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教会小辉怎么用钱,怎么攒钱。
生活中有很多像小辉一样的孩子,按耐不住有过“偷钱”行为,但是小辉爸爸的做法非常的有智慧,堪称教科书式解决方法,既不损伤孩子的颜面,也让孩子知难而退。
孩子为什么偷钱?
孩子偷钱的原因很简单,通常都是这三项!
第一,孩子有了攀比虚荣心
上了小学以后,进入到新的环境,孩子接触到的人和环境都不一样,之前没有那么在意,但是有了新同学后,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攀比情况。
比如说有的孩子炫耀自己买的新玩具,也有的炫耀自己的新衣服,对此孩子是非常羡慕,但又害怕遭遇父母的拒绝,于是为了攀比和虚荣心,孩子就走上了“偷钱”的路。
第二,没有零花钱
对于有的家长而言,觉得孩子吃穿用度自己都给孩子买了,孩子有什么需求,张口就是了,不用给孩子零花钱。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零花钱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有了自己可以掌控的权利,也能够锻炼孩子金钱意识和消费意识。
第三,遭遇“校园欺凌”
有的学校会有一些坏同学,故意欺凌别人,还要挟收取“保护费”,如果孩子性格比较软弱,遭遇威胁后,被迫偷拿家里面的钱,同时心里面处处害怕,性格变得更自卑、更胆小。
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不要指责孩子,反而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安全感,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更重要的是自信。
面对孩子偷钱行为,父母该怎么处理呢?
其实发现孩子有偷钱行为后,大多数父母反应都比较激烈,这和其他错误不一样,有些“超越了底线”,于是忍不住一顿爆揍孩子。
但其实不建议去打骂孩子,因为本身偷钱孩子就是“心惊胆战”的,内心也比较煎熬,直接被父母戳破,孩子不仅丢失了自尊心,也会成为心里面一根刺。
父母要做的应该是了解孩子偷钱背后的原因,而前边那位爸爸的方式就很好,先安抚孩子,再去想办法了解情况,最后直接锁定问题。
那么有什么方法预防孩子偷钱呢?我觉得孩子大一些后,家长很有必要固定给孩子“零花钱”,在你的引导下,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意识和消费观。
我是小雪妈妈,一名90后宝妈,关注我,每天分享科学育儿知识!